作者:康佳,杨宇,齐智,唐甜绮,杨喆,王正忠,霍静倩*,张金林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河北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防除杂草的有效方法,采用“一杀一封”除草技术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处理均对杂草具有一定的防除效果。其中,200 g/L草铵膦水剂7 500 mL/hm2+40%砜吡草唑悬浮剂450 mL/hm2处理和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3 000 mL/hm2+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 275 mL/hm2+330 g/L二甲戊灵乳油3 000 mL/hm2处理药后28 d的总草株防效分别达到92.3%和90.1%,且对玉米和大豆的生长无不良影响。本研究所集成的化学防控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河北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杂草防控的关键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田间试验;杂草防控
作者:王萱,杨宗基,赵晨茵,胡玉兄,郭栩豪,杨纪航,尚素琴,王立祥*
摘要:采用不同药剂对银杏大蚕蛾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试验,以筛选出高效低毒药剂用于生产实践。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6种药剂处理对银杏大蚕蛾2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分别为40%辛硫磷乳油462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2 000倍液、5%阿维菌素乳油2 308倍液、4.2%高氯·甲维盐微乳剂667倍液、0.5%苦参碱水剂400倍液和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67倍液。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苦参碱水剂400倍液和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67倍液对银杏大蚕蛾2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4 d的防效均达到100%。结合室内与田间试验结果,并考虑对蜜蜂的影响,建议选择以0.5%苦参碱水剂400倍液和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67倍液对银杏大蚕蛾2龄幼虫进行防治。本研究结果可为银杏大蚕蛾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
关键词:银杏大蚕蛾;杀虫剂;苦参碱;氯虫苯甲酰胺;室内毒力;防治效果
作者:张田田,马冲,杨丽娜,宋敏,周超
摘要:为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复硝酚钠、胺鲜酯等几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设施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胺鲜酯,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复配剂可以提高番茄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胺鲜酯、复硝酚钠对番茄果实膨大速度促进作用较大;S-诱抗素、28-表高芸苔素内酯起到壮苗作用,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复硝酚钠、28-表高芸苔素内酯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分别为13.26%和12.85%。
关键词:设施番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量;品质;田间试验
作者:许金波,杨祚斌,杨园耘,谢显彪,丁春华,付正波*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7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研究表明,在玉米出苗后14 d内,7种药剂拌种对玉米草地贪夜蛾均具有一定的防效。40%溴酰·噻虫嗪FS 500 mL、30%噻虫嗪FS 500 mL分别拌种处理100 kg玉米干种,苗后3~7 d的防效为60.80%~89.52%,显著高于其他5种药剂拌种处理;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 500 g拌种处理100 kg玉米干种,苗后14 d的防效为52.11%,与其他6种药剂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持效性更好。
关键词:玉米;草地贪夜蛾;杀虫剂;拌种;防治效果;持效性
作者:潘伟,冯贻富,綦再华,陈朝兵,蔡建军*,陈红
摘要:为明确新型杀虫剂环丙氟虫胺对田间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在早稻二化螟枯鞘初现期开展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对二化螟具有良好的防效。总施药剂量、持效期与防控效果均呈二次函数关系。2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施用剂量为20 mL(667 m2),连续用药2次(间隔10 d),持效期达到20 d,校正防效在85%以上,植保无人机飞防总体防控效果在95%以上。2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关键词:环丙氟虫胺;早稻;二化螟;防治效果;田间试验